疫情就是課堂,防疫就是教材。疫情防控戰打響之初,五年高職學院就明確了“立德樹人雙落實”的工作思路,即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思政和班主任學生管理兩種方式,強化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觀引領,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五年高職學院要求,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課堂思政示范課創建,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融合起來,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以此引發學生關于生命、敬畏、勇敢、擔當的人生思考,完成好這場特殊時期的愛國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和道德教育,引領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擔當意識。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守好語文思政教育主戰線
語文,具有比思想政治課更深厚的人文關懷、比理工課更細膩的情感表達。因此,語文課堂必須要占領思政進課堂的高地,守住思政教育的主戰線,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
面對受疫情防控延遲開學的情況,語文教師主動開展線上教研活動,提前討論如何上好特殊時期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基于打破課本局限、拓寬視野廣度的原則,研究確定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傳染病防與治!人類文明就是一部對抗病毒史。通過帶領學生回顧人類歷史上1347年歐洲黑死病、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003年“非典”、2014年非洲埃博拉出血熱等影響巨大的傳染病始末,引導學生反思——以前的生活中,我們做錯了什么?該吸取哪些經驗教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我們應該怎么做?今后該怎樣面對生活與生命?
通過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讓學生加深了對疫情的認識,學習到人類用智慧與科學、理性與信心贏得一次次抗疫戰的勝利。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延期開學期間,要保持平和心態,堅定信心,科學防控,主動配合各地和學院的防控措施,認真學習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事跡,積極傳遞正能量,不恐懼、不慌亂、不信謠、不傳謠。
二、開展“我與祖國共擔當”征文比賽,思政教育不下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下的中學生,如何在疫情這場大考中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擔?是一個根本性的思想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到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問題,更是疫情當下最應該、最迫切完成的思政教育問題。
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和案例,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為進一步強化思想引領作用發揮,推進思政教育不下課,五年高職學院開展了以“我與祖國共擔當”的征文比賽活動。通過研究選取四則感人材料:用醫者仁心與勇氣擔當國人生命健康的鐘南山院士;剪掉長發,馳援武漢的普通山東醫護人員;犧牲與家人團聚機會,堅守防控一線的普通干警;義務勞動,捐錢、捐菜、捐物的普通山東農民;引導學生著眼于這些人物身上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家國精神,提煉這些人物所散發勇挑責任、敢于擔當的璀璨光芒,結合自身實際,答好疫情大考中的“擔當與責任”這一重要考卷。
此次征文比賽在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經歷及認識,紛紛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其中既有對國家及武漢人民的深深祝福,也有對一線抗疫戰士的敬佩之情;既有個人思想認識的升華和提升,也有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和信心。截止目前,五年高職學院已收到征文作品五百余份。
三、同上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提升思政理論高度和厚度
思政進課堂,貴在講理透徹。這考驗著語文教師的思政理論功底及看待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就要求語文老教師必須要多聽、多看、多思、多想,在廣泛的知識中拓寬視野,深化理論認識。3月9日,五年高職學院所有教師與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特別是語文教師把此次網絡思政課當作一次示范教學課來聽和學,從中吸取了很多啟示和教益。
鑒于中職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好奇心強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未成型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抓住學生目前具有很強塑造性的特點,強化學生思想引領,充分利用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感悟到思想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人性的力量;同時,語文教師注重提升思政理論高度和厚度,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五年高職學院以語文課堂為平臺,充分利用課堂思政形式,強化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觀引領,不僅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也為學生管理等育人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有效推動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