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職學院多措并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線上教學等工作
為積極應對因疫情延期開學和疫情防控對教學工作帶來的影響,五年高職學院根據學院疫情防控和“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等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管理與教學專項工作方案》,持續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和推進開學準備等重點工作落實,為全面決勝防疫保學打出“組合拳”。
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學院于2月24日利用“釘釘”組織召開全體教師視頻會議,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對延期開學期間疫情防控、線上教學等工作進行部署,努力做到開學雖延期,教育教學不延期,班主任在家不停管,學生在家有組織,教師在家不停教,學生在家不停學。
一、疫情防控不松勁,報告制度嚴落實
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要求全體教師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嚴格落實學院的工作要求和安排,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突出做好學生的管控工作,嚴格執行全體學生每日情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充分利用“釘釘”對學生進行每日健康、行程打卡,及時準確了解班內每位同學的基本情況,持續對學生思想動態、健康狀況、個人及家庭做好總體把控。
針對日前疫情防控日見成效,學生思想出現松懈,以及企業復工人員流動性增強等情況,班主任老師繼續下大力氣抓好學生開學前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安全防護,引導學生提高認識,減少外出,堅決杜絕出現“松口氣”“降標準”的思想,強化責任落實,維護好學院學生生命健康和社會大局穩定。
二、立德樹人雙落實,思想引領再增強
將疫情防控工作開展與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緊密結合,并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及引領的重要手段。該工作既要落實到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還要落實到語文課堂思政示范課的創建之中,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教育引導學生深化愛黨愛國意識,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管理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疫情爆發后,五年高職學院發布《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積極響應社區、村落的防控工作,學習疫情防控期間的先進事跡;班主任老師第一時間通過QQ、微信班級群等形式傳達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要求,全方位、大力度地宣傳防控知識,督促學生觀看山東教育電視臺疫情防控特別節目,加強學生行為引導和心理健康輔導;結合疫情防控中的新聞事件和先進事跡,開展“我與祖國共擔當”的征文比賽,要求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寫出所思所想所感;倡議學生以疫情防控為主題,通過書法、繪畫、短視頻等形式,表達對此次疫情防控的支持鼓勁。
先進經驗事跡進課堂。疫情期間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既是語文課堂思政示范課創建優秀素材,更是一堂有關‘愛國、夢想、困難、自然、素質’等關鍵詞的人生教育課,是開展立德樹人、加強學生思想引領的良機。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思政,圍繞“科學防護,盡職盡責”“肺炎無情,人間有愛”“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等方面,引導學子以科學的精神去認識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和社會輿論,進而形成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熱愛祖國、感恩社會、勇于擔當的情懷,深化學生對以綜合國力、科技進步為基礎的中國力量,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的理解認識,實現思想的升華。
三、教學教研有保障,線上線下“兩手抓”
針對疫情對學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五年高職學院專門制定《線上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方案》,組織各教研部制定學科教學方案,組織教師開展“釘釘”平臺的線上教學技能培訓,協調“釘釘”客服建立有利于課程直播的師生群,并完成人數容量擴容,全面做好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組織方式后的教學準備工作,為開展線上教學和混合式教學打好基礎,確保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學方面,創新教學輔助模式,開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任課教師借助QQ群、微信等網絡渠道,提前發布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釘釘直播間”對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指導、作業完成點評、輔導答疑等教學活動,做到學生線下、線上自學和老師線上輔導答疑相結合。同時,把疫情防控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視為推動學生教育管理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手段創新的一次機遇,積極探索學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總結經驗,創新教學形式,整合教學資源,為以后智能課堂創建和學生企業實習線上教學等工作做好準備。
教研方面,一方面,要求任課教師高標準備課,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充分利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優質慕課、PPT等優質資源,高質量準備電子教案、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特別是對于中職、五貫、春考等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根據學生需求分別準備學習資源,做到因材施教、因課施教。另一方面,對本階段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作為教研課題認真探索研究,增強師生間的直接溝通,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形成科研成果。
面對疫情,五年高職學院上下積極迎戰,共克時艱,下大力氣抓好、抓牢疫情防控和線上教學等工作,確保學院學生管理和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堅決打贏防疫阻擊戰和教學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