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表彰為改革開放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大會。
大會宣讀了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以及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人員名單。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央領導同志對100名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和10名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人員進行頒獎。
隨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他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
“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為創造了人間奇跡的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兄t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span>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的十個“必須堅持”:第一,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第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第四,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五,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第六,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第七,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八,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第九,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
對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三個偉大飛躍”和“三個證明”,“三個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三個“充分證明”: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展現了光明前景,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40年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最后講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都要為下一代跑出一個好成績。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18日上午,學院全體教師在2號多媒體教室觀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直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鼓舞人心。黨中央在新時代背景下,踵事增華、擘畫藍圖,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實現美好生活。江河百折不改其東,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也讓我們認識到,必須堅定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才能勇立潮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