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資隊伍建設
(一)實施校企“雙專業負責人”制度。聘請5名企業專家分別擔任各專業負責人,引領專業建設,提升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利用企業專家對專業的應用認知度和在企業界的影響力來擴大專業群中各專業在社會中的知名度。以社會服務帶動校內專業負責人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每位專業負責人至少主持一項院級課題,至少參加一次國內外培訓,全面提升專業負責人的職業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綜合素養。
(二)完善校企聯合培養專業教師機制。在企業設置教師實踐崗,在校內設置專家兼職崗位,通過“人員互聘、職務互兼”,開展校企“雙向服務”,兩年內將派出18名教師輪流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將最新的主要生產工藝技術、職業標準引入人才培養過程,用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引領教師專業教學,促進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融合度;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提升教師對企業正在應用的專業知識的把握度。
(三)完善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到學院擔任兼職教師機制。聘請具有和專業群相關工作崗位實踐經歷的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擔任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兩年內增聘15名兼職教師,同時建設40名兼職教師資源庫,通過教育培訓、專業建設等途徑重點培養15名兼職教師,逐步形成專業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取得多種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職業資格,教師隊伍“雙師素質”達到80%以上。
(四)完善教師實踐鍛煉、培養機制。建設期內,每位專任教師累計不少于2.5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在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崗位兼職、參與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員工培訓等形式,把企業實踐收獲轉化為教學資源,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專業群教學團隊專業業務素養;通過國培、省培、專業知識高級研修班等培養途徑,提升教師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和能力。
(五)提升教師創業能力培養和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加強教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積極支持教師參加高職教師信息化技術大賽,借此促進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人才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重視專業調研,針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域發展需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學生職業認知與職業發展規律,依據企業技術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以能力為主線,學校企業“雙主體”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職業素養+通用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課程體系設計思路,按照“通識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的培養途徑,逐步實現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實現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對接,構建行業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三層遞進。創新“工學結合、理實一體、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
(二)吸收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構建以典型工作項目為載體的新型模塊化課程體系。校企合作開發專業群職業素養和通用技能模塊化課程:創新創業課和專業平臺基礎課。其中,創新創業課包括: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化工行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教程》等課程;專業平臺基礎課包括:基礎化學、化工安全技術、化工環境保護概論、化工視圖與制圖等。以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工技術、石油煉制技術、石油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等核心課程為模塊化課程,融合職業資格證書,構建“專業群平臺課+專業方向模塊課”的課程體系。
(三)校企合作開發專業標準、技能標準。進一步修訂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各專業技能標準,對應各專業資格證標準,開發15門專業核心課程標準;開發虛擬仿真實訓項目4個,搭建公共資源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四)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貫通的理實一體化、多樣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引進MOOC、微課等多種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利用專業群互通性,開發涵蓋專業群學生基礎技能和專項技能的院級技能大賽,以賽促學,爭取獲得國賽一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2項。嘗試“訂單班”為載體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校企雙導師全過程指導完成企業真實業務,組建3個訂單班和兩個冠名班。
(五)建立定期調研和動態調整的長效機制,形成專業評價標準。實施企業、學校和社會多主體評價體系,及時掌握化工技術類專業的發展動態和人才需求,改善人才培養質量和評價模式,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業群在未來學院專業擴展中的引領作用和涵蓋能力,適時調整專業群內所含專業的范圍。
三、實訓條件建設
(一)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圍繞化工技術專業群崗位要求,貫穿“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培養,在“通用技能”培養的基礎上,以各專業“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培養為核心,按照“職業素養+通用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課程設計思路,構建“工學結合、理實一體、能力漸進”體驗式實踐教學體系。
(二)校企聯合共建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化工實訓、實驗基地”,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生態環境。整合校內外實訓資源,對現有“化工實訓、實驗”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完善專業群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實現實訓、實驗資源共享,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營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生態環境,改變傳統教學形態。
1.完善實境化、特色鮮明、職場氛圍濃厚的專業個性化實訓室。以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工技術、石油煉制技術、石油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等專業技能實訓室為重點,完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4個。聯合行業企業參與,設立“廠中校”模式,打造實境化、開放式、多功能的校外實踐、實訓教學基地,進行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濃厚的職場和企業文化氛圍。
(1)完善建成應用化工技術實訓室1個:滿足80人實訓,培養學生應用化工專業技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2)完善建成精細化工實訓室1個:滿足60人實訓,培養學生精細化工專業技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3)完善建成石油化工模擬實訓室1個:滿足40人實訓,培養學生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專業技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4)完善建成工業分析技術模擬實驗室1個,滿足80人實訓,培養學生工業分析技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2.新建創新創業實訓室1個: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室1個:滿足20人實訓,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三)探索“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在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中探索建立“廠中校”實習基地1個,將課堂建到生產一線,在企業設立開放式實習實訓基地。
(四)校企深度融合,共同開發實訓資源。加強與企業在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導師帶徒、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實習實訓效果和技能訓練水平。力爭做到通過實訓可以獨立頂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