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院一直致力于學生的技能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養。遵照教育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精神,結合機電工程學院實際,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堅持立德樹人,重視專業、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加強思想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機電工程學院為把學生培養成工匠之才,充分利用機電工程學院與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多種渠道的探索和實踐最終形成了一套以工學交替、冠名培養、實訓基地專項培訓三種生產實踐教學融合的新模式。
機電工程學院目前已與四家企業(雷沃、歌兒、盈創、華凱)開展了校企合作辦學途徑。共建3處山東化工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每年能為機電工程學院提供1200個生產實訓工位。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完成課堂教學和生產實踐性教學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機電工程學院秉持匠心育人的教學理念,以車間生產崗位及練兵實訓場為學習場景,以企業崗位生產任務為學習載體,以企業師傅為指導老師,以企業崗位生產要求為考核標準,專業課程貫穿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過程。通過生產實踐性教學使學生親身感受企業文化環境、管理環境、技術環境、生產環境;了解企業對崗位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學習企業先進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產技術,學習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生產實踐中學習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體會“敬業、專注、精益、創新”的工匠精神。
機電工程學院堅持以匠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生產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兩年的探索與推進,制定了《機電工程學院生產實踐性教學管理辦法》、《機電工程學院生產實踐性教學學生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5項,培養生產實踐性生活指導教師與專業指導教師共計8名,簽訂合作企業4家,共建實訓基地3所,共建專業兩個,簽訂技術服務項目1項。兩年間機電工程學院共培育生產實踐性學生530名,其中已有100多名學生走向了工作崗位。
匠心才能與匠才,通過生產實踐教學,學生技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和積極性。每年的技能大賽,機電工程學院不但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參與的項目也在不斷增加。連續三年,機電工程學院參賽項目約10類,累計獲獎量達45次。
通過老師課堂宣貫工匠精神和企業師傅專業技術的指導,學生的職業精神得到了升華。不僅僅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更獲得了專業機構的肯定。
2019年機電工程學院有8名學生獲得山東省首批“齊魯工匠后備人才”的認定,認定通過率100%。這是山東省教育廳對我院學生德才兼備的表揚,更是對機電工程院匠心育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