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學院“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年,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學習研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立足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用足用活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政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黨建、抓班子、帶隊伍,提質量、樹品牌、辦特色,轉觀念、促改革、保安全;推進黨建重點工作任務完成與責任落實,實現黨建提升的工作目標;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工作目標;推進服務工作轉型與升級,實現精細化管理工作目標;推進辦學風險防控與化解,實現安全穩定工作目標;凝心聚力,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以優異成績慶祝建國70周年。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和省委實施辦法,制定落實學院2019年《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安排意見》和《教職工理論學習安排意見》;黨委成員每年至少到基層黨建工作聯系點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講授一次黨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帶頭推動“兩學一做”學習制度化常態化;運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發揮好“兩微一端”新媒體作用,設計好網站專欄專版,增強理論學習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確保學深學透、入腦入心。(宣傳部、各黨支部)
2.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管控,筑牢思想引領陣地。落實市委教育工委關于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十條意見,制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健全意識形態工作問責機制,落實責任追究;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學院年度工作重點項目,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一崗雙責”考核,納入執行黨的紀律監督檢查范圍,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管控體制,實現齊抓共管;全力抓好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德育、群團和統一戰線建設、民族宗教管理、網絡輿情等各項工作,綜合運用各種載體,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做到重大網絡輿情“零發生”、重要輿情引導“零失誤”,實現全年意識形態工作“零失控”。(宣傳部、各黨支部)
3.加強師德規范,打造“四有”教師隊伍。落實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處理辦法,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保落實作用,把教師“四個自信”專題教育推向深入;嚴格師德考評,落實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出臺師德建設指導意見,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組織人事處、教務處、各黨支部)
4.加強課程思政,發揮課堂育人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堅持思政“第一課”的建設理念,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切實加強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參加省思政理論課比賽,申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成果1~2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篇以上,打造思政理論教育名師1~2名;按照“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本年度創建支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以上,“課程思政”積極分子1~2名;堅持馬院“第一院”的理念,按照“機構人員到位、職責任務到位”的原則,做實做強馬克思主義學院,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堅持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引導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務處、基礎教學部、各黨支部)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研討確定“一訓三風”,強化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積極構建以形象標識、人文景觀等為代表的校園文化載體,不斷提升校園環境的文化品位,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抓好宣傳欄、校園網、微信、QQ等新興媒體建設,把“鏡頭”面向師生,關注“學生成人成才”“教師成名成家”,實現學院改革發展 “省級以上有聲音、市級媒體有圖像、教育系統常亮相、校內媒體全方位”,突出典型引領和正能量育人功能。(校園文化委員會、宣傳部)
6.加強群團工作能力提升,營造和諧穩定校園氛圍。堅持黨對群團工作的領導,注重提升工會和團委工作水平,完善學生資助、教職工困難幫扶、日常探訪慰問相結合的幫扶體系;注重教職工人文關懷,建設教師之家,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小型化、業余化、群眾化文體活動,形成和諧穩定的“家文化”氛圍;充分發揮團委對青年教師和廣大青年學生的組織、引導、服務作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辦好學生社團,通過“主題團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等活動,激勵廣大青年教師勇于創新、積極奉獻,爭做教科研先鋒和育人模范,引導全體青年學生堅定信念、成長成才。(工會、團委)
二、對接產業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下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7.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狠抓品牌專業(群)建設。服務山東省“十強”產業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轉換工程實施,調整專業(群)設置方向,推進專業和產業對接,至少完成12個專業與產業密切對接,遴選行業前20名內企業進行專業共建;推動院級專業的優化整合,立項2個院級品牌專業群、爭取立項1個省級品牌專業群;高標準建設“應用化工技術”省級品牌專業群,加快建設速度,爭取入圍全省50個重點專業群;做好2019年新上專業的調研論證和申報工作。(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8.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加大課程改革力度。調整核心專業課程標準,適應職業資格與崗位標準要求,提高學生職業崗位適任能力;修訂和完善20個專業教學標準,提高專業教學標準和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的契合度;推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爭取申報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完成并上線8門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9.堅持以就業為指導,開展“課堂革命”,推進優質課堂建設。推廣以問題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案例教學,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推進課堂改革,推動建設“五零課堂”;以就業為指導,探索與企業合作育人新模式,推進特色課堂建設。(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10.全面深化實施學分制改革和學業評價制度改革。適度增加選修課學分比例,增加選修課開設數量,探索建立學生跨系部、跨專業、跨年級選課制度,首期建設成60門課程的選修課課程超市;建立技能證書、企業實踐置換學分制度;建立學情報告和學籍預警發布機制,構建學生學業綜合評價機制,嚴格過程性考核,加大過程性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11.開展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教師指導參加教育部、省教育廳組織的各類學生職業技能大賽,至少獲得一個省級二等獎,爭取一等獎;結合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培育,主動與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接,積極培育“齊魯工匠后備人才”,爭取達到全省平均數。(教務處、各教學系部)
12.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傾力打造3支及以上院級教學團隊、精心培育6名及以上院級教學名師,積極申報省級教學名師、青年技能名師和專業教學團隊;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引進企業工匠大師、技能名師到學院兼職任教;研究制定教師全員輪訓制度,做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做好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培育和參賽工作。(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13.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動對接合作企業,將企業需求和人才培育的全過程密切結合,推動2個校企深度合作項目落地,爭取入選教育部校企深度合作項目推廣庫;推動建設1個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加快成立山東化工職教集團;持續推進校企共建二級學院、共建實訓基地。(教務處、繼續教育學院、各教學單位、校企合作處)
14.加快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聯合企業建設3個集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基地,建設5~8個可容納300人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實踐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教務處、各教學單位)
15.圍繞教學抓科研,提高教科研服務質量。組織指導完成2018年已獲批15項市局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鑒定工作,組織指導2019年市局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的立項申報并獲批15項以上。公開出版教材3~5部,發表省級及以上刊物論文50篇以上;重點抓好省級教改項目申報與立項,推動省級社科類、軟科學類等高層次課題、科技類課題及橫向課題申報,在課題立項質量方面取得新突破;發揮學院科協作用,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活動;做好省級、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培育工作;加強橫向課題研究和技術成果轉化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技處)
16.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加強專兼職隊伍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做大做強職業培訓。主動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對接企業需求,開創“引進來”+“走出去”“訂單式”培訓新模式,完成匯豐石化等6家企業的“訂單式”培訓項目, 2019年舉辦社會化培訓人次與效益比2018年增加20%;結合校內教師工作量考核和經費切塊機制,研究制定校內外培訓教師薪酬合理分配機制,鼓勵各教學單位用足用好學院現有資源,搞活社會化培訓;建立培訓教師人才庫,強化專職教師培養與兼職教師流動管理;創新航海學院辦學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提高培訓質量;建設綠色化工培訓中心,培訓各類急需人才。(繼續教育學院)
17.服務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大力開展多類型、高層次學歷教育。成立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完成2016、2017級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考核工作;繼續與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濟南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辦學,申請“在校生實踐課程考核本科”高等教育自考助學試點院校;與濰坊水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前輔導項目;制定并實施考核激勵政策,完成2019年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招生計劃;開發培訓管理軟件,建立化工職業學院遠程培訓系統。(繼續教育學院)
18.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建設。今年5月份建成校園辦公平臺,實現網上智能辦公;完成精品課程錄播,建設網上課程播放平臺,實現線上教學;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初步建成數字化校園。(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19.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依托學院優質專業(群),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積極聯絡德國、美國等優秀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辦學水平和影響力。(教務處、對外交流合作處)
20.加強體育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辦學理念,重視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領導,成立體育工作委員會;完善體育課程設置,規范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組建專業運動隊,培養體育特長;制定規劃,完善條件,鼓勵師生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基礎教學部)
三、研究分析新形勢,制定有效措施,完成招生任務,推進高質量就業
21.全力以赴,打贏招生工作翻身仗。牢固樹立生源是學院生存發展重要保障的思想意識,把招生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研究、用足用好政策,明確思路,優化布局,制定切實可行的招生工作方案;加強企地合作,拓寬招生渠道;突出就業優勢,突出管理特色,加大宣傳力度;配強招生團隊,提升業務能力,動員全員招生,實現全院招生,堅決全面完成招生任務。(招生就業處)
22.精心組織,推動2019屆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鞏固現有優質企業、優質區域就業資源,開拓其他就業渠道,滿足各類學生就業需求;精心策劃,嚴格篩選,組織40~50家名優企業聯合開展校園招聘,為2017級學生提供超過總人數3倍以上的就業實習崗位,保障足夠的選擇空間;指導2019屆畢業生做好就業協議的簽訂工作,提高就業質量,保證就業率達到95%以上。(招生就業處)
四、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并創新學生教育管理
23.加強思政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全年一條主線,每月一個活動”的工作思路,制訂《2019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形式,重要節日和時間節點有主題教育項目跟進;堅持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引導更多優秀教師從事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做足做好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文章。(學生工作處、團委、各教學單位)
24.創新管理育人,推動管理模式更加系統科學。加強學生日常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學生評價制度,注重學生行為養成;創新優化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制訂《學生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和《團支部(總支)工作考核辦法》,全面完成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以院為主向以系為主的平穩過渡;探索企業管理規范融入學生日常管理規范,加強和改進宿舍管理,建立月檢查評比制度,建設宿舍文化,樹立一批學生典型,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學生工作處、團委、各教學單位)
25.開展勞動育人,樹立學生崇尚熱愛勞動觀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勞動教育,制訂勞動方案,從大一新生實施“勞動周”計劃,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豐富勞動教育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后勤服務中心)
26.堅持活動育人,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抓住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元旦等重要節日和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修訂《社團管理辦法》,規范社團管理,開展“一社一品”工程,提高社團活動質量;以“聚焦家鄉,輻射齊魯”為宗旨,組建4支院級“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伍,發揮實踐育人作用;落實“志愿實習生”項目,實現團員100%成為注冊志愿者,力爭志愿服務工作再獲省市級表彰;開展“我是化院代言人”活動,各系部組成代言團隊,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學生工作處、團委)
27.做好資助育人,助力教育系統脫貧攻堅。健全學生資助標準化體系,完善院系兩級資助工作人員配置,做好資助工作培訓;增設勤工助學崗位,落實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推動教育精準扶貧戰略落到實處;以“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成才教育”為主題,做實資助育人,樹立勵志典型。(學生工作處、各教學單位)
五、圍繞精細化管理目標,實現管理服務轉型升級
28.配合推進混合制辦學體制改革。立足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按照市政府關于我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意見,配合心怡科技有限公司盡快完成學院混合制改革,創建公辦職業院?;旌现妻k學品牌,為全省、全國公辦職業院?;旌现聘母锾剿餍侣窂?。(各部門、各單位)
29.加強有效制度建設,讓制度發揮作用。推進人事分配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激發辦學活力。按照“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改革目標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獎勤罰懶的原則,建立和實施學院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內部分配制度;以“目標導向、項目管理、過程控制、動態反饋、循環提升”為工作原則,建立新的考核評價制度;完善部門和個人績效考核方案,以業績貢獻為考核指標,以項目成果為評價依據,建立寫實考評機制;完善教學行政、黨建與思政檢查評比和通報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導向作用。(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處、質量考核辦公室)
30.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完成土地手續辦理,研究制定教學系部經費切塊方案;加強財務預算和執行管理,優化財務工作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嚴格規范收費、采購等經濟行為。(財務處、組織人事處、教務處)
31.完善后勤服務保障。加強學院固定資產、水電、物業管理,在規范管理和保證服務的前提下,實現水電物業等資源隨在校生人數增加而相對節約;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和物資采購制度,明確職責,做到“賬物相符”;厘清供需關系,把好服務質量考核關,實現溝通順暢,做到優質服務,確保師生滿意。(后勤服務中心)
六、防范辦學風險,確保安全穩定
32.強化風險意識,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堅持“事前評估、防患未然”“誰主管、誰負責”“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原則,加強重大辦學項目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預判和防控機制,完善學院重大辦學信息、重大典型案例、重要工作信息、重大辦學風險中層單位專題報送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辦學風險,為學院改革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各部門、各單位)
33.聚焦校園安全,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安全教育,落實《山東省學校安全條例》,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對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漏洞和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排查師德失范、校園貸、校園欺凌,校外“黑出租”、安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強化“治未病”意識,對所有安全問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列出清單、落實責任,明確整改完成期限,確保落實落細落地。(安全保衛處、各部門、各單位)
34.加強安全保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值班制度和校園安全工作機制,做好敏感時期、節點的維穩應急工作,落實零匯報制度,確保安全穩定,建設平安校園。(安全保衛處)